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街頭小食詳細介紹

A: 學生姓名
1: 鄧斯聰(組長)
2:柳詠姍
3:嚴巧兒
4:葉愷逸


B: 題目:街頭小食詳細介紹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今日香港
傳媒
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公共衛生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
香港街頭小吃的發展源遠流長,從十九世紀開始,香港已開始有路邊攤檔,它們都是為了維持生計以及照顧社會低下層人士的飲食所需而出現的,至於街邊小吃攤檔則在1950至60年代初發展最為蓬勃,售賣的小吃種類繁多而且價格廉宜,因而深受歡迎,後因衛生問題被政府逐步驅除,這些路邊攤檔遂開始進入店舖內維持經營,雖然不再在路邊「推車仔」,但所出售的食物仍是街頭所售的小吃,因此極受歡迎。

香港街頭小吃的種類很多,例如雞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魚肉湯、魚蛋砵仔糕牛雜格仔餅、炸魷魚鬚串燒等等都屬此類,它們大多以紙袋或發泡膠盒盛載,而以竹簽或膠食用,即買即食,沒有任何餐桌等設備。從香港街頭小吃的特色與發展,可見香港人獨有的香港飲食文化特色。香港人除了平日生活節奏快捷、工作速度快以外,在飲食方面亦可顯出港人講求快速的心態,不但吃的要快速,連製作食物的也要快速,才能在社會生存,街頭小吃恰好顯示出這個特點。據《蘋果日報》於2002年8月8日的一篇報道所示,香港人每天便吃掉55噸,約375萬粒的魚蛋[1],數量驚人,足見香港人對街頭小吃的熱愛

E: 探究目的
在香港這一個繁忙都市,香港市民在工作中些沒有定時進食,下班走到去一些售賣小食的店舖進食,所以在香港進食街頭小食是十分平常. 白糖糕是中國早期的街頭小食可惜到了現在,香港人都慢慢忘記。在旺區如旺角的花園街、油麻地的登打士街(通菜街又稱女人街的一段)、佐敦的廟街,你會容易買到街邊小食如鯊魚燒賣、潮州粉果、魚蛋、豬皮蘿蔔、牛什、燒腸、九菜豬紅、臭豆腐、煎釀雙拼、粢飯、油或炸雞腿、豉油皇炒麵、車仔麵、碗仔翅、生菜魚茸、花生醬薄餅、雞蛋仔、砵仔榚等小食對於在街頭吃東西,有人認為是「失禮」的行為。其實,路邊小食是飲食文化的一環,也往往是吸引遊客的好方法。只要有效管理和顧及環境衛生,街頭小食可以是香港的特色之一。

F: 焦點問題:

香港人最喜歡那類街頭小食?
街頭小食的歷史。
街頭小食的衛生問題。

G: 假設(如有):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3月1日至3月31日去旺角考察。(可能會去)
4月1日至4月20日搜集資料
4月21至4月31日修定資料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衛生問題是限制街頭小食的殺手鐧,這樣的理由社會當然不能予以反對,街頭小食的衛生不能達到餐廳水平是事實,但要求街頭小食衛生安全,是否應該首先讓這些最能體現香港地方特色的行業有一席生存空間,尤其在小販攤位不斷出現空置的情況下,一方面嚴格要求,一方面忽視扶持,很明顯與發展香港旅遊業形成矛盾。還有一種現象,以前在尖沙咀水警總部對出通往九龍公園徑的地方,經常有一位師傅用竹葉捲成各種生動的動物形象,據說這樣的工藝品最受外國遊客青睞,製作人即場因應客人需要製作各所喜歡的小動物,供不應求。這樣的攤檔不存在衛生問題,但在限制小販的大前提下它也銷聲匿跡,不知那位師傅現在何處覓生計。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街頭小食的詳細介紹

在香港這一個繁忙都市,香港市民在工作中些沒有定時進食,下班走到去一些售賣小食的店舖進食,所以在香港進食街頭小食是十分平常. 白糖糕是中國早期的街頭小食可惜到了現在,香港人都慢慢忘記。



01經典中經典 - 辣魚蛋
據02年8月8日《蘋果日報》報道,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噸,約375萬粒魚蛋,是學生最喜愛零食的第一位,足見魚蛋的地位。

街邊篤魚蛋是五六十年代產物。當時街邊麵檔價廉,為減成本,便用潮州白魚蛋的下欄,或不太新鮮的魚肉,溝勻再以油炸熟做 不料大受歡迎,成為香港街頭小食的台柱。

基本上,街邊魚蛋檔都是從批發取貨,味道大同小異,要出奇制勝就要靠個汁。好似勁多學生幫襯的「津味」,其辣汁辣得過癮。原來,辣醬乃津味自製,混入咖喱粉,辣得來夠香。而且這 人氣旺,經常大排長龍,魚蛋去貨快,不會浸到無晒味,食落鮮味又彈牙,難怪每天可銷出15,000粒魚蛋,銷量驚人。

02絕版瓦砵 - 砵仔糕

砵仔糕本來是用瓦砵頭盛載,近年早已絕跡。

在深水 找到這檔碩果僅存的瓦砵頭砵仔糕。老闆黃生說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頭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備此糕點。

生隆特別自台山運來砵仔做糕。缽頭的的骰骰,直徑只有兩吋,容量小,受火力便均勻,不似大碗因火力不均造成邊硬中間軟的現象。而且瓦砵煮得愈多愈吸味,用舊瓦砵煮來的糕,會特別香些。砵仔糕一啖一個,香滑彈牙,有米香,老闆黃生說他們每天閒閒 日賣出2,000個。

03日賣500底 -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 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勁辣派甜甜掌門」每日賣出近五百底雞蛋仔,銷量驚人。其雞蛋仔是真材實料落足雞蛋(日用20隻蛋),蛋香十足,焗起的雞蛋仔立刻放風扇前風乾,令外殼脆口鬆化,蛋仍然保持柔軟。這店標明無色素,只見蛋色淡黃,鮮黃得刺眼的必屬加色之作,小心!

04明星至愛 - 魚肉燒賣王

絕對有理由相信魚肉燒賣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正印蟹皇燒賣。

潮興雖然只是向供應商取貨,但老闆說蒸燒賣的火候很緊要。「蒸5分鐘就 好,耐 會太腍,仲每日分幾輪咁出,咁就唔會有倒汗水整腍 燒賣。」潮興的燒賣入口非常彈牙,豉油汁非常香甜,原來是特別用三四隻豉油溝成的。「好多明星都幫襯我 。好似林峰每次都買幾盒,陳慧琳 親都起碼食兩串,仲要勁加豉油添。」

05臭名遠播 - 臭豆腐

本來是浙江紹興的傳統小食,在上海一帶處處可見。臭豆腐之所以奇臭無比,全靠把厚豆腐連「臭滷」(發酵液)及水分,放入密不透氣的容器內發酵而成。

街頭好味的臭豆腐已幾乎絕跡,要試的話得去旺角美味食店。這 的臭豆腐很不錯,臭味夠,外面極脆,內 軟綿,難怪蔡瀾、譚詠麟都是捧場客。

06廉價富豪 - 碗仔翅

碗仔翅雖不是真魚翅,但起源卻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俗稱「倒餿水」,即酒家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落味精、豉油等去賣。今日的碗仔翅當然已由鋪頭自己煲自己調校,沒有魚翅,卻有粉絲。

現時許多碗仔翅入了鋪,呂仔記做的湯芡很薄,不會起粉糰,入口滑膩,湯味鮮,重要是味精下得較少,食完不會渴足一天。

另外呂仔記生菜魚肉的魚肉標榜沒有增加彈牙口感的化學物質,咬落的確不甚彈牙,但魚鮮味夠,魚肉真實感百分百。

很多人都愛把碗仔翅和魚肉兩溝,最終成為街頭小食經典配搭。

香港街頭小食

滋味便宜──街頭小食


        香港各式各樣的地道特色小吃為人津津樂道。通常在路經的地鐵站、巴士站、街頭巷尾會看到一檔檔小販檔攤,尤其在旺角街頭,賣的是一串串的咖喱魷魚、魚蛋、魚肉燒賣、沙爹串燒,還有雞蛋仔、砵仔糕、煎釀三寶、碗仔翅、煨蕃薯等小食。不論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或是穿著校服的學生,總見他們站在攤子前或角落品嚐這些小食。

基督教

我選這個題目係因為我係一個反基督教嘅人,我在yahoo嘅知識+基督教板從事反基嘅活動,令有意去教會嘅人打消這個念頭,因此我好清楚這個題目。

香港街頭小食

香港各式各樣的地道特色小吃為人津津樂道。通常在路經的地鐵站、巴士站、街頭巷尾會看到一檔檔小販檔攤,尤其在旺角街頭,賣的是一串串的咖喱魷魚、魚蛋、魚肉燒賣、沙爹串燒,還有雞蛋仔、砵仔糕、煎釀三寶、碗仔翅、煨蕃薯等小食。不論是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或是穿著校服的學生,總見他們站在攤子前或角落品嚐這些小食。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咖喱魚蛋
咖喱魚蛋是五六十年代產物。當時街邊麵檔價廉,為減低成本便用潮州白魚蛋,或不太新鮮的魚肉,放在一個勺以油炸熟,不料大受歡迎,現為香港街頭小食的台柱。

砵仔糕
砵仔糕源自廣東台山,在清朝咸豐年間的台山縣誌已有記載。傳統的砵仔糕材料是以黃糖、粘米粉,放在瓦製的小砵內蒸熟而得名;現在的製法已多改用小瓷碗,吃時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來吃。

格仔餅
格仔餅被視為港式窩夫。主要用料是蛋漿,約焗四分鐘便可。吃時加上牛油、花生醬、煉奶和砂糖,是七十年代的傳統食法。

煎釀三寶
通常是在魚肉釀茄子、尖椒、圓椒或豆腐中任選三種,是年輕人最愛的小食之一。

碗仔翅
碗仔翅起源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酒家吃剩的翅頭翅尾,加豆粉水、味精、醬油等製成。

上只是在香港街頭小吃最常見的其中六種小吃,全都很受香港人歡迎。不論男女老少,都對這些街頭特色小吃有說不清的感情。這些小吃都伴隨著每個香港人的成長,每一款小吃都是我們成長的回憶,甜的、鹹的、酸的、辣的,各種不一樣的滋味都帶給我們各樣不同的感覺,使我們回味無窮,在我們的腦海中了留下了不同的快樂回憶。